沉香之家

标题: 读李商隐写香的无题诗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沉香论坛    时间: 2017-1-3 18:43
标题: 读李商隐写香的无题诗
请点上方蓝色“心怡沉香养生”加关注


香·信仰发掘传承中国香文化
弘扬香药同源养生学
倡导怡悦身心慢生活
引领典雅文化之风潮
业务范围仿宋香席,香药养生
香师培训,沉香制品
香事用具,非遗铜炉
武夷岩茶,文玩雅趣
读李商隐写香的无题诗

导读:飒飒东风细雨来,芙蓉塘外有轻雷。
     金蟾啮锁烧香入,玉虎牵丝汲井回。
     贾氏窥帘韩掾少,宓妃留枕魏王才。
     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。
起句最高,迷离恍忽。短短八句之中,就有两处涉及到香。
第一处是“金蟾啮锁烧香入”,说的是熏香的器具。所谓金蟾,是古代一种非常精巧的香炉,用铜制成(当然也不排除有土人真拿金子来做),作蛤蟆状。古时室内香炉焚烧的香,有条状、块状、碎粒状或线形,这种金蟾是专门用来烧线香的。可以将线香从金蟾嘴上插入腹内,嘴上有锁扣,可以控制用量,预先设好,烧完定量自然熄灭,不至于浪费香料或者香味过浓。从这种精巧的器具可以看出,古代中国人熏香的兴趣实在很大,真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古代所用香料的种类很多,一般的香料多半是植物类的,如干花或某些树木制成,如檀香,沉香。动物类的香料都很名贵,如麝香。
香料多,烧香的器具也不少。香炉是古代贵族和有条件的人家中的必备器皿。不过古代的香炉并非都象现代人所见的一个鼎装一肚子灰,插几柱线香那个样子,而是构造很讲究,有些精致的香炉甚至有特别的导出管道来控制香烟的形状。古人在寺庙、静室、闺阁,无论正规还是不正规的场合都烧香。阵阵幽香的环境很能营造情绪。
诗中第二处说到香是“贾氏窥帘韩掾少”,这是一个香艳故事,同时也涉及了古代香料的一个主要用途:熏衣或随身佩戴。
这个典故说的是:汉朝的大官贾充,手下有一个幕僚姓韩(“掾”即文书幕僚之意),年轻俊美,一表人才。有次韩帅哥去贾充家,贾充的女儿在帘子后边偷看到了,一见倾心,于是偷偷遣人致意,不久两人就好上了。正好有人来给贾充送礼,礼品是一种名贵的香料(好像就是龙涎香),贾充给了爱女,女儿回头就送给了情郎。韩帅哥也老实,不客气地带在身上。他来贾充家里,贾充拿鼻子一闻,就知道出事了。不过贾充并未发作,而是不声不响,赶紧把女儿嫁给了他。
用香熏衣和随身带香,是古代普遍的用法。用料也更广泛,包括常烧的香,还包括其他不大烧的香,如种类繁多的香草。最普通的熏衣草,就是制干后夹在衣橱、书橱里用的。其他的香草数不胜数。
嫌熏衣还不够意思的人,就会带在身上。后世的人当然不会象屈原那么土,把草别在身上,于是出现了各种特制的香饼、香料环佩,更普遍的用法是香囊,就可以装各种块状香料,带在身上慢慢的香。
这并非女士的专利,男人也很普及,清朝的公子哥儿,“玉佩、香囊、鼻烟壶”是典型的随身三小件,红楼梦中讲得很多。提起《红楼梦》,才想起还有贾宝玉这样的,人家都不用香囊了,而是直接就把沉香粒装在荷包里。水月庵里祭金钏,突然想起应该烧点香,于是拿出来就烧,不愧为专业户。

关于我们
  『心怡香文化』作为中国香文化产业的领军者,旨在发掘恢复中华传统香文化,弘扬香药同源养生学,推动行业健康发展,以闻香、品茗、插花、赏玩四雅事之形式,引导怡养身心慢生活,秉持客观公正之立场,为消费者,爱好者,教育者,从业者,研究者服务,期待您的支持和参与
联系方式
微信公众平台:xyxly_2013
交流咨询热线: 13602113366
店铺热线:022-27343666
店铺地址: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28号







欢迎光临 沉香之家 (https://chenxiang.tv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