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秀场

三河刘葫芦

[复制链接]
3
回复
42820
查看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3023

主题

0

好友

1933

积分
楼主
跳转到指定楼层
分享到:
发表于 2018-2-26 23:55:10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。 立即注册  已有账号?点击登录   关闭
晚清民间葫芦制作名匠----------"三河刘"
葫芦器,又名匏器,是一种将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。自康熙一朝起,清代制匏工艺便受到皇家重视,设专人管理,在宫廷的督造下,生产出诸多典雅的模制匏器,制作工艺精巧,种类纷繁。清代中期后,宫廷范模匏器渐趋衰落,而勒扎、火画、压花、刀刻等制匏工艺相继出现,姿态横生,境界各异。   
在众多的匏器制品中尤以畜虫葫芦为官、民共赏的一类工艺品。此次中国嘉德上拍的16件葫芦中,就涉及了官模、本长、火绘等品种,是一次清代中期以来,畜虫葫芦工艺水平的展示。如一件清道光模印八宝西番莲葫芦,底足楷书“道光年制”。  
喜养秋草鸣虫的玩家,多对三河刘葫芦喜爱有佳。三河刘,京东三河县刘某所范之葫芦曰“三河刘”,其名及年代已罕有人知。“三河刘一律光素,未见亦未闻范有花纹者。自晚清以来,身价最高。”(王世襄先生《说葫芦》一书中有著)可见,三河刘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代都难得一寻。此次嘉德秋拍中就有一对清...........口素葫芦,即为三河刘风格的作品,估价5万到7万元。
清中期火绘云龙蛐蛐葫芦是一件清代火绘葫芦的代表作,估价15万到20万元。火绘,又名火画、火笔或烫花,其法为烧炙器物表面,藉焦黄之烙痕,呈现图文。此件葫芦大肚,形态饱满。******镶口,镂雕...........双龙戏珠蒙心,通身火绘云龙图,纹饰清晰,工艺考究,应为晚清三河刘的葫芦精品。据藏家主人记述,此葫芦原为清宫内库故物,慈禧有爱葫芦癖,此只葫芦正是慈禧所玩之物,庚子事变慈禧逃往西安,在冬季苦闷之际遣太监回京取走了一些心爱的葫芦,其中便有这一只。慈禧后将它赏赐给李莲英,李莲英死后其义子李继良继续把玩,后家境落魄,此只葫芦才辗转到现物主手中。此葫芦配双龙戏珠...........盖,同时又另配有...........巨龙戏珠蒙心一套。
在1998年北京翰海举办的拍卖会上,一只清道光匏模蝈蝈葫芦以6.6万元成交,从目前的拍卖行情来看,葫芦的外形对于成交价格影响并不大,倒是葫芦的图案对成交价格影响很大。在清代,葫芦的花纹图案就有“官模”和“民模”之分。前者在拍卖市场上历来是最受欢迎的,早在1999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,清乾隆官模双龙纹蝈蝈葫芦,成交价就达到了1.65万元,而“民模”葫芦的市场价格目前还比较低。此次拍卖的16件葫芦不仅涉及了模印、烫花、本长等品种以外,所配盖饰也多种多样,...........、******、黄杨木等,件件葫芦都各具特色,别具韵味,凝聚了主人对它们的珍爱之情,相信也会引起同好者的关注。葫芦虫具是一种用以置纳冬虫蝈蝈、油葫芦、蛐蛐等鸣虫,能够揣在怀中把玩的物件。
天然本长葫芦,是葫芦虫具中精美优异的造型,清代以来虫具都以本长葫芦具最为受玩赏者喜爱。种植天然本长葫芦不容易,有的在生长期间就出现阴皮,不宜制作虫具。
随着工艺的改进和不断研制摸索,勒勃、范制、火烩、砑花等葫芦虫具逐渐出现了,种类更多,其图案也更为丰富:梅兰竹菊、风土人情、民间传说故事……举不胜举。 ;除了育养蝈蝈、油葫芦、蛐蛐等鸣虫的实用性外,葫芦虫具还有很强的观赏、审美价值,它一般是虫具藏家自制。有的虫具藏家将有毛病的葫芦施以火烩、砑花等工艺来弥补它的先天不足,再配上高档的口、盖、蒙芯,该虫具也会成为上等的工艺赏品。至于葫芦虫具中的上选之品,那必须要提到“三河刘”。据民间传说:咸丰年间,有一年三河县阴雨绵绵,秋收不成,葫芦也成为残品,刘家为糊口求生,只能带着较好的葫芦来到京城同仁堂,准备借些钱好过年吃饭。同仁堂东家将鸣虫放入刘家拿来的葫芦里,鸣虫一叫,声音愈显宽厚、宏亮。从此民间迅速传出“三河刘”的葫芦荫皮搭叶、瓷皮糖胎、发音宽厚的美誉。“三河刘”种的葫芦大都在火沙地上种植,皮厚薄合适,深受玩虫者的喜爱。从咸丰年间至今,名气一直很旺。现今所见的许多珍贵藏品都是三河刘所范制。在几位藏家葫芦虫具中,刘宝田先生的“富贵牡丹”颇为著名,这是一只玉春棒,******口盖,曾经被清康熙帝赏玩,堪称昂贵、精致、豪华的珍品。鲁国立先生的“吕布戏貂婵”扎嘴葫芦虫具是官模。扎嘴是鸣虫中的袖珍昆虫,形似蝈蝈缩小一般,虫具微小美观出声清脆。尤其是官模雕有的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,如吕布戏貂婵,人物形象逼真,说明了清代虫具范制的艺术风采和高超艺术。 \  
著名的相声演员李业明先生爱虫如爱自己的艺术一样,相信读者一定欣赏过他在舞台上学蛐蛐、油葫芦叫,非常动听,常常逗得大家满场大笑。他的虫具收藏丰富,其中一只是天然本长葫芦倒栽的典型代表,牙口、牙盖、牙心,历史较长,是清末的范制虫具。  匏器指范制的葫芦器。现在见到最多的是养虫葫芦。日本收藏有中国唐代“八臣瓢”,似盖罐。清代康熙朝为其兴盛期。  范者,泥木模子也。范内阴刻有设计的图纹,将范分块扣在刚结成的嫩葫芦外面,待其成长,成熟后即呈各种形状,葫芦表皮则显阳文图像。匏器多瓶、壶、罐状,但以多面、多棱角奇石为上品。要求图案文字凸起且清晰;达到应有效果极难,世人有“百不得一”的说法。老艺人说,等待葫芦在范内成长,像侍候“月子人”一样地小心,不是一“入模”就了事的。开模子,易老皮;合模时间长了,或遇阴雨天,易烂;晒不到,生阴皮,都不行。造型不能依样画葫芦,要变形,有:荸荠扁、炮筒、棒子、旗杆顶、鱼篓、六块瓦等。成型后还要拾掇,用砑子找补。有为求“老”,用油炸、茶叶煮、搽核桃油的,这算“动了手的”,不佳。  讲究的嵌口,有琥珀口、******口,普通的也得是硬木口。葫芦的顶子叫“蒙心儿”,有“动、静、高、平”之分。  康熙皇帝喜制匏器,自己带太监制作(有“梁九公”款),成品配以囊套,现藏故宫。晚清名匠有“三河刘”,天津八里台有李氏弟兄,当代有万永强,人称“葫芦万”。三河刘的葫芦好,好就好在这点。怎么知道是“三河刘”的葫芦呢?它有三大特点:一是葫芦的高矮合适,腰儿(中间部分)纤细,高窄、长短相称。长得这样适度的葫芦,把蛐蛐放进去,发川的鸣叫声宽、亮、响,好听;二是葫芦的皮儿老,用布盘磨越盘磨越油亮,永远磨不透,像磁的一样,葫芦里子发糠,叫“皮磁里糠”;三是葫芦的底儿上有双脐。“三河刘’’的葫芦不那么容易鉴别,因为有一种安新模的葫芦很像“三河刘”。“三河刘”的葫芦配上******口、九动的高蒙芯,就是件无价之宝,光绪年间要花上千两银子才能买到手。
楼主热帖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0

好友

1159

积分
  • 5棋肉品级
沙发
发表于 2018-3-3 15:55:09 |只看该作者
报告!别开枪,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。。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0

好友

1226

积分
  • 5棋肉品级
板凳
发表于 2018-6-1 10:33:26 |只看该作者
发发呆,回回帖,工作结束~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0

好友

1170

积分
  • 5棋肉品级
地板
发表于 2018-10-18 20:05:26 |只看该作者
嘘,低调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使用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快速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  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 

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,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、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,只要接到合法请求,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。

广播台

找客服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