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秀场

【进阶级】西马沉香手串1.6cmX14颗,性价比高花香味十足

[复制链接]
0
回复
39502
查看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57

主题

0

好友

225

积分
  • 3熟结品级
楼主
跳转到指定楼层
分享到:
发表于 2015-11-14 19:39:43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沉香之家。 立即注册  已有账号?点击登录   关闭
岩肌纹累座形壶身,肌理均匀富有质感,器形弧度流畅优雅,肩部至束口过度自然,古拙素朴,别有韵味。器身阳文铸有“名越昌晴”字样。独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及精致细腻,实为收藏雅作。
产地】:日本京都系
【年代】:江户
【名称】:斧形扁提梁累座形岩肌铁壶
【工艺特点】:器身保留有原始的羽落痕迹,岩肌古拙朴素
【重量】:1172g
【容量】:800CC
【堂口】: 金龙堂 名越昌晴

老九小知识:
  日本铁壶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期,在昭和期间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变而断绝,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使用铁壶,而制作精美的铁壶还经常作为高贵的礼物在亲朋好友间赠送。
  用老铁壶煮水,一方面铁壶会吸附水中的氯离子,另一方面铁壶煮出的水中会释放出铁离子,可以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铁质,还可预防及降低高血压,对有高血压的人很有帮助。
  老铁壶煮水能提高水的温度,具有软化水质,让水变得甘甜,顺口,口感厚实饱满顺滑,在品饮好茶时,有事半功倍加分之效。
  日本京都系铁壶特别适合泡老茶或煮茶用。因以生铁为原料,透过铸造方式,加之作者艺术造旨,形成老铁壶特殊的文化。
  这些器具的制作过程及成熟,都随茶道的兴盛共同发展。
  名越昌晴(江户1830年~明治1911年),东京地区在江户末期,釜师名越弥五郎始作铁瓶,特别是十代昌晴受封大日本釜师长。名越家第十代,俗称名越弥五郎,曾为金龙堂铸物,作品以精湛的铸工闻名,工艺不凡。


1.jpg
品相相当完美的一款铁壶,铁壶表呈现的是岩肌纹,似柚子,其炉底与壶身二体衔接而成,
形象生动,深入日本侘寂之美、禅意浓厚,煮水品茶如身临其境。
2.jpg
独特磨损造型蕴含工匠者独善其身的孤傲与无求;
凄清之韵以及空而宁静巧妙地与日本茶道和、敬、清、寂的文化精髓相呼应。
3.jpg
斧形扁铸提梁,唐铜铸造,虫蚀效果修饰,与整体追求古拙美相搭配协调,质感光润,梁足稳固。
4.jpg
壶盖为中鼓形,因年代久远形成铜斑纹晕,镂空摘钮与梅花形摘座为铜质;
流嘴立体,倾斜45度,水径通畅,断流清晰。
5.jpg
整体造型上给人端庄优雅之美,注重各部位的整体设计,彰显作者纯熟不凡的艺术功、思想观念和精湛技艺。
6.jpg
款识“名越昌晴造”,铁壶胎质厚重,造型饱满浑厚,本品铸造目测粗犷,实不然,其内敛、素雅,富含人文气息,注重整体结构。
精致的壶流修工使出水达到最顺畅的状态,配以简洁的壶体装饰,突出彰显了优质铁壶的独到魅力,极具艺术感染力。
7.jpg


铁器规整,布局挺拔,肌纹样细致,提梁依旧保持直立,可见历代收藏有人的惜壶之心。
状态保存良好,为收藏古系难得。
8.jpg
肌理均匀而富有质感,器形弧线流畅而优雅,肩部至束口处过渡自然,器身保留有原始的羽落痕迹。
古拙素朴,别有韵味;收底简练,呈现出很好的立体效果。器身阳文铸有“名越昌晴造“字样。
9.jpg
清茶如曲,在壶一歌。心若茶,君慢饮,浓了心,淡了茶,心如茶,需轻吟。
设想在寒夜里的暖室之中,与火炉旁烤火,炉上乃此铁壶,热水沸腾,取一小撮茶叶泡之,茶香四溢,雪在外头,我在里头。隔窗而望,别无他求。
10.jpg
壶内壁有水垢,底有浅表层锈迹,自江户时代流传至今历经岁月的磨练,难免生锈。
使用前需要注入清水煮沸,整个加热的过程可以使杂质和铁锈自然脱落
多煮它,而鉴别是否洗干净,就看煮出来的水,是否清澈而没有其他异杂味,等煮出来的水不会变浊时,就可以开始使用。
11.jpg
该器以浓郁的禅韵侘寂见长,蕴藏着作者和时代的寄托,为金龙堂早期代表性作品。














楼主热帖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使用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快速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  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 

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,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、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,只要接到合法请求,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。

广播台

找客服

回顶部